耶利米書 52:8-27
耶利米書 52:8-27 新標點和合本, 神版 (CUNP-神)
迦勒底 的軍隊追趕 西底家 王,在 耶利哥 的平原追上他。他的全軍都離開他四散了。 迦勒底 人就拿住王,帶他到在 哈馬 地 利比拉 的 巴比倫 王那裏; 巴比倫 王便審判他。 巴比倫 王在 西底家 眼前殺了他的眾子,又在 利比拉 殺了 猶大 的一切首領, 並且剜了 西底家 的眼睛,用銅鍊鎖着他,帶到 巴比倫 去,將他囚在監裏,直到他死的日子。 巴比倫 王 尼布甲尼撒 十九年五月初十日,在 巴比倫 王面前侍立的護衛長 尼布撒拉旦 進入 耶路撒冷 , 用火焚燒耶和華的殿和王宮,又焚燒 耶路撒冷 的房屋,就是各大戶家的房屋。 跟從護衛長 迦勒底 的全軍就拆毀 耶路撒冷 四圍的城牆。 那時護衛長 尼布撒拉旦 將民中最窮的和城裏所剩下的百姓,並已經投降 巴比倫 王的人,以及大眾所剩下的人,都擄去了。 但護衛長 尼布撒拉旦 留下些民中最窮的,使他們修理葡萄園,耕種田地。 耶和華殿的銅柱並殿內的盆座和銅海, 迦勒底 人都打碎了,將那銅運到 巴比倫 去了, 又帶去鍋、鏟子、蠟剪、盤子、調羹,並所用的一切銅器、 杯、火鼎、碗、盆、燈臺、調羹、爵,無論金的銀的,護衛長也都帶去了。 所羅門 為耶和華殿所造的兩根銅柱、一個銅海,並座下的十二隻銅牛,這一切的銅多得無法可稱。 這一根柱子高十八肘,厚四指,是空的,圍十二肘。 柱上有銅頂,高五肘;銅頂的周圍有網子和石榴,都是銅的。那一根柱子照此一樣,也有石榴。 柱子四面有九十六個石榴,在網子周圍,共有一百石榴。 護衛長拿住大祭司 西萊雅 、副祭司 西番亞 ,和三個把門的, 又從城中拿住一個管理兵丁的官,並在城裏所遇常見王面的七個人和檢點國民軍長的書記,以及城裏所遇見的國民六十個人。 護衛長 尼布撒拉旦 將這些人帶到 利比拉 的 巴比倫 王那裏。 巴比倫 王就把他們擊殺在 哈馬 地的 利比拉 。這樣, 猶大 人被擄去離開本地。
耶利米書 52:8-27 和合本2010 (和合本修訂版) (繁體字) 神版 (和合本2010 - 神版)
迦勒底 的軍隊追趕 西底家 王,在 耶利哥 的平原追上他。他的全軍都離開他潰散了。 迦勒底 人就拿住王,帶他到 哈馬 地 利比拉 的 巴比倫 王那裏; 巴比倫 王就判他的罪。 巴比倫 王在 西底家 眼前殺了他的兒女,又在 利比拉 殺了 猶大 全體的官長, 並且挖了 西底家 的眼睛,用銅鏈鎖着他,帶到 巴比倫 去,將他囚在監裏,直到他死的日子。 巴比倫 王 尼布甲尼撒 十九年五月初十,在 巴比倫 王面前侍立的 尼布撒拉旦 護衛長進入 耶路撒冷 , 他焚燒了耶和華的殿、王宮和 耶路撒冷 的房屋;用火焚燒所有大戶人家的房屋。 跟隨護衛長的 迦勒底 全軍拆毀了 耶路撒冷 四圍的城牆。 那時 尼布撒拉旦 護衛長將百姓中最窮的和城裏所剩下的百姓,並那些投降 巴比倫 王的人,以及剩下的工匠,都擄去了。 但 尼布撒拉旦 護衛長留下一些當地最窮的人,叫他們修整葡萄園,耕種田地。 耶和華殿的銅柱並殿內的盆座和銅海, 迦勒底 人都打碎了,把那些銅運到 巴比倫 去; 他們又帶走鍋、鏟子、鉗子、盤子、勺子,和供奉用的一切銅器; 杯、火盆、碗、鍋、燈臺、勺子、酒杯,無論金的銀的,護衛長都帶走了; 還有 所羅門 為耶和華殿所造的兩根銅柱、一面銅海,並座下的十二隻銅牛,這些器皿的銅多得無法可秤。 至於柱子,這一根柱子高十八肘,厚四指,周圍十二肘,中間是空的; 柱上有銅頂,每個銅頂高五肘;銅頂的周圍有網子和石榴,也都是銅的。另一根柱子與此相同,也有石榴。 柱子四面有九十六個石榴,在網子周圍,總共有一百個石榴。 護衛長拿住 西萊雅 大祭司、 西番亞 副祭司和門口的三個守衛, 又從城中拿住一個管理士兵的官,並在城裏找到王面前的七個親信,和召募當地百姓之將軍的書記官,以及在城中找到的六十個當地百姓。 尼布撒拉旦 護衛長把這些人帶到 利比拉 的 巴比倫 王那裏。 巴比倫 王擊殺他們,在 哈馬 地的 利比拉 把他們處死。這樣, 猶大 人就被擄去離開本地。
耶利米書 52:8-27 新譯本 (CNV)
迦勒底人的軍隊追趕,在耶利哥的原野上把西底家追上了;他的全軍都離開他四散了。他們把王擒住,把他解到哈馬地的利比拉巴比倫王那裡;他就宣判他的罪。巴比倫王在利比拉,當著西底家眼前殺了他的眾子,也殺了猶大所有的領袖,並且把西底家的眼睛弄瞎,然後用銅鍊鎖住他。巴比倫王把他帶到巴比倫去,關在牢裡,直到他去世的日子。 五月十日,就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第十九年,侍立在巴比倫王面前的護衛長尼布撒拉旦來到耶路撒冷。他放火焚燒耶和華的殿和王宮,以及耶路撒冷一切房屋,一切高大的房屋,他都放火燒了。跟隨護衛長的迦勒底人全軍拆毀了耶路撒冷周圍所有的城牆。至於人民中最貧窮的、城中剩下的人民,和已經向巴比倫王投降的人,以及剩下的技工,護衛長尼布撒拉旦都擄了去。至於那地最貧窮的人,護衛長尼布撒拉旦把他們留下,去修理葡萄園和耕種田地。 耶和華殿的銅柱,以及耶和華殿的銅座和銅海,迦勒底人都打碎了,把所有的銅都運到巴比倫去。他們又把鍋、鏟子、燭剪、碗、碟子,和敬拜用的一切銅器都拿去了。此外,碗盆、火鼎、碗、鍋、燈臺、碟子和奠酒的爵,無論是金的或是銀的,護衛長都拿去了。所羅門王為耶和華的殿所做的兩根銅柱、一個銅海、銅海下面的十二頭銅牛,和十個銅座,這一切器皿的銅,重得無法可稱。至於那些柱子,每根高八公尺,圓周是五公尺三公分,柱子是空心的。銅的厚度有七十五公釐。柱上有銅柱頭,柱頭高兩公尺三十公分,柱頭四周有網子和石榴都是銅的;另一根柱子同樣也有石榴。每個網子周圍共有一百個石榴,明顯可見的有九十六個。 護衛長拿住祭司長西萊雅、副祭司長西番亞和三個守門的;又從城裡拿住一個管理軍兵的官長,並且在城裡搜獲常見王面的七個人,和一個負責召募當地人民的軍長書記,又在城中搜獲六十個當地的人民。護衛長尼布撒拉旦把他們拿住,帶到利比拉巴比倫王那裡。巴比倫王擊打他們,在哈馬地的利比拉把他們處死。這樣,猶大人被擄,離開了他們的國土。
耶利米書 52:8-27 和合本修訂版 (RCUV)
迦勒底 的軍隊追趕 西底家 王,在 耶利哥 的平原追上他。他的全軍都離開他潰散了。 迦勒底 人就拿住王,帶他到 哈馬 地 利比拉 的 巴比倫 王那裏; 巴比倫 王就判他的罪。 巴比倫 王在 西底家 眼前殺了他的兒女,又在 利比拉 殺了 猶大 全體的官長, 並且挖了 西底家 的眼睛,用銅鏈鎖著他,帶到 巴比倫 去,將他囚在監裏,直到他死的日子。 巴比倫 王 尼布甲尼撒 十九年五月初十,在 巴比倫 王面前侍立的 尼布撒拉旦 護衛長進入 耶路撒冷 , 他焚燒了耶和華的殿、王宮和 耶路撒冷 的房屋;用火焚燒所有大戶人家的房屋。 跟隨護衛長的 迦勒底 全軍拆毀了 耶路撒冷 四圍的城牆。 那時 尼布撒拉旦 護衛長將百姓中最窮的和城裏所剩下的百姓,並那些投降 巴比倫 王的人,以及剩下的工匠,都擄去了。 但 尼布撒拉旦 護衛長留下一些當地最窮的人,叫他們修整葡萄園,耕種田地。 耶和華殿的銅柱並殿內的盆座和銅海, 迦勒底 人都打碎了,把那些銅運到 巴比倫 去; 他們又帶走鍋、鏟子、鉗子、盤子、勺子,和供奉用的一切銅器; 杯、火盆、碗、鍋、燈臺、勺子、酒杯,無論金的銀的,護衛長都帶走了; 還有 所羅門 為耶和華殿所造的兩根柱子、一面銅海,並座下的十二隻銅牛,這些器皿的銅多得無法可秤。 至於柱子,這一根柱子高十八肘,厚四指,周圍十二肘,中間是空的; 柱上有銅頂,每個銅頂高五肘;銅頂的周圍有網子和石榴,也都是銅的。另一根柱子與此相同,也有石榴。 柱子四面有九十六個石榴,在網子周圍,總共有一百個石榴。 護衛長拿住 西萊雅 大祭司、 西番亞 副祭司和門口的三個守衛, 又從城中拿住一個管理士兵的官,並在城裏找到王面前的七個親信,和召募當地百姓之將軍的書記官,以及在城中找到的六十個當地百姓。 尼布撒拉旦 護衛長把這些人帶到 利比拉 的 巴比倫 王那裏。 巴比倫 王擊殺他們,在 哈馬 地的 利比拉 把他們處死。這樣, 猶大 人就被擄去離開本地。
耶利米書 52:8-27 當代譯本 (CCB)
迦勒底 的軍隊追趕 西底迦 ,在 耶利哥 平原追上了他。他的軍隊都四散而逃。 迦勒底 人擒住 西底迦 ,把他押到 哈馬 的 利比拉 去見 巴比倫 王。 巴比倫 王在那裡審判他, 當著他的面殺了他的眾子和 猶大 所有的官員, 又剜去他的雙眼,把他用銅鏈鎖著押往 巴比倫 ,將他終生囚在牢裡。 巴比倫 王 尼布甲尼撒 執政第十九年五月十日,他的臣僕護衛長 尼布撒拉旦 進入 耶路撒冷 , 放火焚燒耶和華的殿、王宮及 耶路撒冷 所有的房屋。他燒毀了所有重要建築。 他率領的 迦勒底 軍隊拆毀了 耶路撒冷 四圍的城牆。 護衛長 尼布撒拉旦 擄去最貧窮的人、城中的餘民、那些投降 巴比倫 王的人和剩下的技工, 只留下一些最貧窮的人,讓他們照料葡萄園、耕種田地。 迦勒底 人打碎耶和華殿中的銅柱、銅底座和銅海,把銅運往 巴比倫 , 並帶走了盆、鏟、燈剪、碗、碟及一切獻祭用的銅器。 護衛長還帶走了杯、火鼎、碗、盆、燈臺、碟和奠酒的杯等所有金銀器皿。 所羅門 王為耶和華的殿所造的兩根銅柱、一個銅海、銅海下面的十二頭銅牛,以及一些銅底座,用的銅多得無法計算。 兩根銅柱中空,高八米,周長五米四,銅壁厚四指。 銅柱有柱冠,柱冠高兩米二,柱冠周圍裝飾著銅網和銅石榴。兩根柱子都一樣。 每根銅柱周圍裝飾著九十六個石榴,網子四周共有一百個石榴。 護衛長擄走祭司長 西萊雅 、副祭司長 西番亞 和三名殿門守衛, 又從城中擄走一名統管士兵的將領、王的七個親信、一名負責招兵的書記和城中找到的六十名平民, 把他們帶到 利比拉 去見 巴比倫 王。 巴比倫 王在 哈馬 地區的 利比拉 處死了他們。 猶大 人就這樣被擄去,離開了家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