瑪竇傳的福音 6
6
救濟貧苦的人
1 # 6:1 就是履行法律如同(5:20)一樣。 「你們千萬不要在眾人面前行善現出你們的義德,專為希望他們看見,如果這樣作,在你們在天的父臺前,就沒有你們的賞報了。 2所以當你們要賑濟的時候,不要使人在你們前面吹號角,如同偽君子在會堂裏和街道上那樣所行的,好得到人的榮耀;我實在告訴你們:他們已經受到了他們的賞報。 3反之,當你賑濟的時候,你右手所作的,不要讓你的左手知道, 4使你的賑濟不顯露出來;你的父看見隱密中的一切,必要賞報你」。
祈禱
5「當你們祈禱的時候,不要如同偽君子。他們專好在會堂裏,和大街的轉角上站着祈禱,使眾人看見他們;我實在告訴你們:他們已經受到了他們的賞報。 6反之,當你祈禱的時候,要進你的內屋,把門關上,向隱密的父祈禱;並且你的父看見隱密中的一切,必要允許你。 7#6:7 耶穌說:祈禱不要「多言」是說:「不要有口無心,但以唇舌祈禱,像偽君子一樣,並不禁人多念經。若誠心恭敬天主,向天主發依靠愛慕的心,念經多,就多得神益。」耶穌親自也曾立了多祈禱的善表。隨後在祈禱時,你們不要嘮嘮叨叨,如同異教人一樣,他們想,若多言,便必蒙允諾。 8所以你們不要仿效他們;因為你們的父,在你們求祂以前,早已知道你們需要什麼。 9#6:9 「見聖」就是視為神聖的,是尊敬的意思。所以你們要這樣祈禱:『在天我等父者,我等願爾名見聖; 10爾國臨格;爾旨承行於地,如於天焉。 11我等望爾,今日與我,我日用糧。 12#6:12 在耶穌用的猶太語,「罪」是用債字,「寛免罪」是用「免債」二字表達出來的。罪人是個負債者(路加13:4)。爾免我債,如我亦免負我債者。 13又不我許陷於誘惑,乃救我於凶惡』。 14因為,如果你們寛恕別人的過犯,你們在天的父也要寛恕你們的過犯; 15如果你們不寛恕別人的過犯,你們的父也不寛恕你們的過犯」。
守齋
16「當你們守齋的時候,不要如同偽君子面帶愁容;他們容顏憔悴,使人看出他們守齋。我實在告訴你們:他們已經獲得了他們的賞報。 17反之,當你守齋的時候,頭髮要用香水,洗淨你的臉; 18使人看不出你是守齋的,只使你隱密中的父看出;並且你的父看見隱密中的一切,必要賞報你」。
不許愛財
19「不要為自己在這世上積蓄財富,在這裏蟲和銹能蝕壞它,這裏賊也能挖牆偷盜它; 20反之,要為自己在天上積蓄財富,那裏沒有蟲和銹蝕壞它,也沒有賊挖牆偷盜它。 21因為你的財富在哪裏,你的心也就在哪裏。 22#6:22 耶穌以眼睛比人心,人的心若純淨,專向天主,一身的行為也都光明聖善。如果你的心被私慾迷惑了,偏向世物,圖他人的誇獎,一身的行為,就都黑暗了。身體的燈光,就是眼睛。那麼,如果你的眼睛是完好的,你的全身就光明; 23可是,如果你的眼睛是昏花的,你的全身就在黑暗中。這樣,如果在你裏面的光成了黑暗,那黑暗要是何等的黑暗呢? 24沒有人同時能事奉兩個主人:他或是要恨這一個,愛那一個,或者要親近這一個,輕看那一個。你們不能同時事奉天主,又事奉財帛」。
不要為生活焦慮
25「因此我告訴你們:不要為你們的性命憂慮,要吃什麼?也不要為你們的身體憂慮,要穿什麼?性命不是勝於飲食、而身體不是勝於衣服嗎? 26你們看天空的飛禽吧!牠們也不播種,也不收割,也不在倉庫裏收集,你們在天的父卻飼養牠們;你們不是勝於牠們嗎? 27#6:27 延長一尺意思就是說:誰能使自己多生活幾天或幾年。聖詠上也說:「你給了我幾寸長的生活。我的生活在你的眼光中,好像沒有它一樣」。在猶太人的眼中,高壽,或者多活幾年是天主極大的恩典。你們中間誰能以憂慮,使他的壽命延長一尺呢? 28至於衣服你們為什麼憂慮呢?請看,田野裏的百合花,它們是怎樣生長的呢!它們也不勞累,也不紡織。 29我卻告訴你們:就是撒落滿,在他榮耀的時候,他所穿戴的還不如它們中間的一朵那樣美麗。 30即便田野裏的草,今天生長,明天就被扔到爐中,天主還是這樣裝飾它,豈不更要為你們費心,小信心的人! 31所以你們不要憂慮說:『我們要吃什麼?或我們要喝什麼?或我們要穿什麼』? 32的確,這一切是異教人所尋覓的;你們在天的父早已知道你們需要這一切。 33#6:33 在天大父的義德,就是耶穌所講的完美的義德。你們首先尋求天主的國和祂的義德,這一切就都要加給你們。 34因此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,因為明天要為明天憂慮;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」。
Zvasarudzwa nguva ino
瑪竇傳的福音 6: 李山甫等注釋本
Sarudza vhesi
Pakurirana nevamwe
Sarudza zvinyorwa izvi
Unoda kuti zviratidziro zvako zvichengetedzwe pamidziyo yako yose? Nyoresa kana kuti pinda
Digital edition of a Chinese New Testament with study notes (1949) by Litvanyi (1901-1983) and others. Created by Simon Wong. Digital edition © United Bible Societies, 2018.